自7月9日以來,長江中下游沿江、淮河上游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部分省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致使漁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截至7月16日中午,新一輪暴雨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2.9億元。災害發生后,有關地區漁業部門迅速反應、采取有力措施,全力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一、及時調度汛期災情,加強值班。國家防總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后,有關省漁業主管部門緊急下發通知,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做好24小時應急值班,確保汛情災情迅速準確傳達。同時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聯系,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和災害發生動態,及時向養殖戶發布災情預警信息。7月12日,湖北省水產局下發了《關于做好當前防汛抗災工作的緊急通知》,7月13日,安徽省農委發出《關于做好汛期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漁業抗災救災工作。
二、派出工作組,深入災區指導漁民抗災救災。湖北、安徽、湖南等省漁業主管部門迅速成立抗災救災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工作組。
7月12日,湖北省水產局派出4個工作組,分赴黃岡、荊州等重災區了解災情,指導漁民抗災救災。7月14日,安徽省農委漁業局工作組開展漁業受災情況調研。
三、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全力開展搶險救災。有關省漁業部門緊急行動,動員多方力量,指揮協調抗災救災。組織人力物力疏通排灌渠道,加高加固堤埂圍欄設施,組織排澇搶險,加緊修復受損設施,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截至7月16日,湖北省漁業部門組織勞力40萬人參與抗災救災,累計加固堤壩9萬米,開啟排水泵站1萬臺組,疏浚進排水渠道20萬米。
四、妥善安置漁民,積極組織開展災后復產。有關省漁業部門組織大批工作人員,深入每個漁場和養殖基地,對受災養殖戶進行安全排查,將受困漁民集中上岸安置,確保暴雨期間漁民生命安全。同時,加強苗種調劑工作,幫助指導災后漁民補充投放魚苗魚種,減少損失。湖北省水產局正在與省內外大型苗種生產單位溝通,擬調劑魚苗魚種保障災后復產需要,洪湖市水產部門幫助漁民用養殖證擔保貸款生產資金4000多萬元。江西省漁業局緊急調撥500萬元苗種救災資金,對55個受災縣進行苗種補助。
五、全力做好疫防工作。災情發生后,有關省組織相關人員,及時將病魚死魚打撈上岸,集中銷毀,堅決杜絕死魚流入市場。同時各地啟動疫病應急預案,對部分地區進行防病消毒,加強水質和疫病檢測,防止災后疫情的發生和蔓延。截至7月16日,未發生因洪澇災害引發的重大水生動物疫情。農業部漁業局養殖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