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全國漁業科技服務年暨天津市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在寧河縣苗莊鄉拉開帷幕。農業部副部長牛盾,天津市副市長李文喜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天津市各個區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科技推廣單位技術人員,當地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漁業合作社社員,漁藥、飼料、漁機企業代表等近400人踴躍參與現場活動,共享“科技大餐”。
牛盾指出,隨著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大和人民群眾對水產品消費需求層次的提升,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重大。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是今年農業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及農產品質量執法年”、“全國漁業科技服務年”的重要內容,將通過系列宣傳、技術培訓、技術咨詢、贈送技術資料、專家巡回指導和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等形式,服務漁民群眾,指導廣大水產養殖者正確選擇和使用國家標準漁藥,普及和推廣水產養殖規范用藥、合理用藥與科學用藥知識,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促進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推進現代漁業建設。提高水產養殖規范用藥水平,需要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技術推廣部門、水產學會和科研院所聯合協作,形成合力;國標漁藥生產企業和養殖漁民要加強自律,自我約束,共同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張文喜表示,天津市在建設都市型現代漁業過程中,十分重視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升漁業科技的支撐能力,已經建成14個優勢養殖示范園區,全市漁民人均收入達1.3萬元,漁業成為大農業的優勢產業。這次規范用藥科技下鄉活動的開展,是一個良好契機,必將大力促進水產健康養殖,提升天津漁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當地企業和漁民代表倡議,實行規范與科學用藥,多向消費者提供放心、安全、優質的水產品。
據了解,以“走進漁村、關愛漁民、關心漁業”為主題的“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活動”,起始于2007年,已分別在四川、湖北、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山東7省開展活動。今年重點在河南、湖南、天津和安徽4省(市)組織實施,通過帶動示范形成全國范圍的自覺行動。
當天的啟動儀式后,向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發放30余種技術資料,包括《國家標準漁藥及其使用技術》、《魚病防治與科學用藥掛圖》、《水產養殖用藥指南》《水產養殖明白紙》、《無公害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技術手冊》、《中國漁業報》等2萬余份(冊)。還舉辦了“天津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及規范用藥技術培訓班”。
本次活動由農業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天津市水產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中國水產學會承辦。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柳正,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魏寶振、副站長孫喜模,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司徒建通,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董迎科,農委主任張國慶,財政局副局長劉克增,水產局局長蔡明玉、副局長李文抗等出席啟動儀式。北京漁經生物技術公司、武漢九州神農藥業、成都芳草集團、天津換新水產良種場、天津天祥水產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參與活動。
活動結束后,牛盾副部長一行赴寧河縣重點水產養殖企業考察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