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媒體關注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關注 - 正文

      青島:奮力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日期:2022-06-28 10:07    作者:    來源:青島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

      今年5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交付運營,標志著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實現零的突破。青島是我國藻、蝦、貝、魚、參五次海水養殖浪潮的發源地,“國信1號”船駛向深藍,承載著青島繼續引領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夢想。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縱觀青島發展史,是一部以海為媒、不斷提升城市能級的歷史。向海圖強,青島從未止步。近年來,青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前進步伐,奮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

      “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門口醒目的16個大字,標記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青考察的足跡,鼓舞著青島在藍色國土上奮力馳騁。“十三五”期間,青島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全面發展,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15.6%,高于全國8.9個百分點。2021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達4684.84億元,總量居全國沿海同類城市第一位,居全國第三位,同比增長17.1%,占GDP比重達30%以上。

      經略海洋,青島重任在肩。2021年,山東要求青島發揮全省海洋領域“一核引領”的作用,中央則賦予青島“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的新使命。

      經略海洋,青島更策馬揚鞭。在今年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青島把“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未來五年重點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把“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全面增強向海圖強發展優勢”作為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進行安排部署,明確提出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將海洋發展擺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這是青島基于城市發展作出的遠見抉擇,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國之重任作出的真切回應。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站在新的起點,青島不斷釋放更加強大的藍色動能,奮力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科創引領,海洋發展爭試點創典型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牢記殷殷囑托,青島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快匯聚優質海洋創新要素,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繼續走在國內前列。

      背依大珠山,面朝靈山灣,籌建3年多時間、集聚中科院13家科研力量的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猶如一座海洋科技“航空母艦”,在青島開啟高質量運行。從平臺建設、基礎研究到產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全鏈條布局發展,正成為青島撬動海洋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

      嶗山腳下,鰲山灣畔,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國家深海基地項目通過竣工驗收。作為我國深海科學技術開發的引擎以及深海產業孵化的橋頭堡,國家深海基地正引導青島成為深海裝備及相關產業的重要基地,承載著中華民族實現“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宏偉夙愿;

      同樣位于鰲山灣畔,向著世界級海洋科創高地進發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在加快入列。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深遠海科學考察船隊并開放共享,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兩洋一海”觀測網并實現實時傳輸……試點期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探索科研資源的整合優化,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海洋科技攻關,不斷攀越更多科創“主峰”。

      海洋頂尖創新平臺,是青島這座海洋城市繁榮強大的標志,更是未來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堅固基石。誠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富超所言,通過平臺建設,加快集聚項目、人才等創新資源,青島加快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事實亦如此。海洋創新平臺、創新團隊、創新成果不斷集聚,推動眾多海洋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海洋科技成果在青島“破土而出”。“海燕—X”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達到10619米,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改性黏土治理赤潮方法與應用技術走出國門,出口美國、智利、秘魯等國家;海洋腐蝕防護與修復技術近四年應用于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等65項工程,估算節約腐蝕成本約31億元……目前,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創新策源地。

      科創引領,一個海洋特色更加顯著、更具創新創造活力的青島正在加速崛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中央賦予了青島“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的新使命,這是對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肯定,更是青島向海圖強的新機遇。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出席多國海軍活動期間首次提出的“海洋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示范區;依托國家深海基地建設,推動部、省、市共建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三大平臺”;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水平,爭創國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聯合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企業,探索組建中國藍色種業研究院(青島)……錨定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目標,勇擔國之重任的青島,正充分發揮海洋綜合優勢,爭創一批在國家層面具有引領性的發展典型,探索一批在全國、全省具有突破性的路徑模式,推進一批在全國、全省具有創新性的改革試點。

      時間是奮進者前行的刻度,遵循著“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殷殷囑托,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青島正錨定航向,爭試點創典型,不斷培育海洋發展更強大動能。

      產業先行,藍色經濟引擎加速轟鳴

      青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岸線817公里,海域面積達12240平方公里,比陸域面積多1000平方公里。作為擁有鮮明海洋特色和區位、資源、戰略、科技等突出優勢的青島,海洋產業已成為拉動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力引擎。

      海洋產業發展如何,直接影響到海洋生產總值。這樣一組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青島近年來海洋產業以及海洋經濟的發展——

      2018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3327億元。在海洋GDP核算標準調整的背景下,青島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為4684.84億元,總量居全國沿海同類城市第一位,同比增長17.1%,占全市GDP比重達33.1%。

      敢為天下先。獲批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前不久,全球首次低緯度養殖大西洋鮭在試驗區獲得豐收;全國唯一的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揭牌運行,對于促進水產種業振興、支撐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全國首艘超低溫冷藏運輸加工船“海洋之星”在青島命名投用,填補國內高端金槍魚海上加工空白,在我國金槍魚產業鏈中開辟了新領域;全國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交付使用,被稱為中國首艘“漁業養殖航母”,將為深遠海養殖提供“青島樣本”“中國方案”。

      敢領時代潮。誕生了多個世界最大、中國第一的船舶工程裝備,世界最大噸位“海上石油工廠”P70等世界頂級產品建成交付;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藥物等6個產品研發平臺,治療阿爾茲海默癥海洋藥物GV-971成功上市、在研抗腫瘤藥物BG136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已建成海水淡化規模達22.4萬噸/日,占全國建成規模近七分之一,在建海水淡化項目規模為11.7萬噸/日;今年以來,我國自主設計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我國渤海灣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開發工程項目相繼在青島開工建設,超級工程青島擔綱,彰顯海工實力。

      青島重視海洋科技、海洋人才發展優勢,也敢于直面發展短板。目前,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中的20個行業在青島都有布局,且產值過千億元的行業有6個,過百億元的有8個,尤其在海洋設備制造、海洋交通運輸、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國領先水平,但青島仍在不斷自我加壓,堅持問題導向,尋找發展海洋經濟的“最優解”。“雖然青島經濟規模全國領先,但海洋產業特別是海洋制造業發展還沒有形成比較優勢,現代漁業等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仍需進一步提質增效,海洋企業‘小、散、弱’的情況依舊存在。”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戚永戰說。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關系到青島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關系到青島能否盡快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深知其理的青島,未敢懈怠,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今年2月,出臺第一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海洋新興產業突破發展;3月,出臺《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4月,出臺《關于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意見》,要求到2025年,預計實現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

      一座城市能脫穎而出,一定是固有的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勝勢,鮮明的特色成長為不可撼動的競爭力。近年來,通過海洋新興高端項目招引、組建涉海產業聯盟及謀劃建設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區等方式,青島海洋產業集聚度提升、生產力布局優化、發展環境改善。自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以來,青島在海洋領域堅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目前正加速“轉化”,快速“成長”,讓藍色產業成為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更強大驅動力。

      陸海統籌,開放青島底色愈加鮮明

      海洋,自古以來就是對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對青島而言,以港興城,港城共榮,是永恒的話題,因為繁忙的港口,世界在這里交匯。

      全球領先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建成投產,生產效率位列沿海集裝箱港口第一位;今年3月,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第8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達到52.7自然箱/小時,彰顯“中國速度”;今年前4個月,山東港口青島港持續開航線、增運力、擴艙位,新增美國、非洲、澳洲、東南亞等10條外貿航線,靠泊的400米左右集裝箱船達到61艘……

      海洋經濟是高度外向型經濟,港口作為陸海聯動的大通道、大樞紐,推動青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青島更高質量發展。目前,青島港集裝箱外貿航線位居中國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鐵聯運箱量保持全國沿海港口第一位,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的作用不斷凸顯。

      “港”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城”是港口發展的依托。依托港口,青島加快建設鏈接上合組織國家與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商貿物流運轉基地;強化面向日韓門戶功能,推進海港、空港與日韓主要口岸“多港聯動”,實現日韓空中航線“公交化”,建設中韓日“海陸海”跨境電商高速物流通道……港口在發揮運輸功能的同時,越來越成為青島向海經濟、海洋外向型經濟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梁。

      “我們將錨定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總目標,以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多方賦能供應鏈功能、河海陸空‘四港聯動’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港口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集成用好金融貿易、港航物流、高端裝備等資源,攜手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的發展藍圖,代表了港口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升級的趨勢,而港口的升級發展,也必將為青島注入更多藍色經濟動能,加快實現港城共興。

      走出去,請進來,青島正以海的胸懷擁抱這個世界。依托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國家戰略,青島對外開放的步伐也越來越大。其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已組建中烏、中白、中俄、中德4個國際技術創新中心,正在進一步匯聚國際海洋科技人才,開展海洋產業特別是監測裝備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引領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研發,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同時,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東亞海洋博覽會、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海洋國際會展活動吸引著八方來客,搭建起青島更加開放的國際朋友圈。

      在世界的聚光燈下,青島這座海濱之城早已成為許多人心中的“詩與遠方”,這里有被評為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第一名的靈山灣,城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漫步青島,“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畫卷渲染了青島這座城市的底色。這里更有激蕩蓬勃的海洋奮進曲,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青島面向國際一流,緊跟時代步伐,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把藍色旋律寫入了城市的發展脈搏,讓城市底色更加鮮明,讓“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恣意鋪展。

      目標清晰,唯有奮斗作答。在繪就的新藍圖下,在開啟的新征程中,牢記使命囑托的青島,必須加快把藍圖變成施工圖,為經略海洋作出更大的貢獻,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當好排頭兵,廣聚“向海而興”的共識,續寫“百川共贏”的華章。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