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內陳設的樣品。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發展種業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關鍵內容,“打好種業翻身仗”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布置的戰略任務。
青島是我國藻、蝦、貝、魚、參五次養殖浪潮主導品種的研發地,在海洋漁業領域深耕多年、底蘊深厚。長期以來,青島致力于海洋水產新品種研發,培育出的海洋類水產新品種占全國半數以上,發展海洋種業得天獨厚。10月28日,我國規模最大的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正式揭牌。對于海洋漁業生物種質收集、鑒定、保存和研發而言,這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水產種質研發從0到1
青島有諸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海帶的世界物種分布范圍內,廣泛收集和保存了豐富的海帶活體種質資源,建成了目前中科院唯一的海藻種質庫;中國海洋大學建立了數量眾多的種質庫,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大型海藻種質資源庫,堪稱大型海藻的“種子銀行”;黃海所建立的種質資源庫于2015年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投資約1.6175億元,建筑面積20650平方米,是我國迄今投資規模最大、保存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
各類種質資源庫的建立,為水產新品種研發提供了基礎。實際上,保存和利用所收集的海洋種質資源,正是種質資源庫建立的目的。以海帶的培育為例,目前我國共有11個國審海帶新品種,其中源自青島的有6個,分別來自海洋所、黃海所和中國海洋大學。分析可以發現,正是得益于院所高校保存了充足的海帶種質資源,才為培育出優良性狀的海帶新品種奠定了基礎。例如,日前獲得2021年全國水產新品種證書、由海洋所逄少軍團隊歷時十余年培育出的“中寶1號”,就是以韓國和榮成海帶種質資源為基礎雜交而成。
因此,黃海所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于海洋種質保存和研發意義重大。種質資源庫立足青島,瞄準全國,面向全球,以黃海所已有種質資源保存量為基礎,力求實現海洋經濟種、生態種、特有種、稀有種和瀕危種等重要生物資源全覆蓋,創建保存容量最大,自動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最高,收集保藏技術和管理水平最先進的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
“目前,種質資源庫已建設有海洋漁業生物基因資源庫、細胞資源庫、微生物資源庫、活體資源庫、群體資源庫以及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數據處理中心和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中心,即‘五庫二中心’,自2020年9月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并投入試運行,試運行情況良好,運行機制基本建立,現已完成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樣品入庫超10萬份。”黃海所資源庫研發中心主任、研究員王俊說,“五庫”收集和保存的海洋生物資源各有不同。基因資源庫主要建立海洋漁業生物DNA、RNA的分離、純化、鑒定以及保存技術體系,收集和保存基因資源;細胞資源庫建立漁業動物細胞系、胚胎干細胞系培養以及移植、克隆技術和藻類種質分離、純化、鑒定以及保存技術,收集和保藏細胞資源;微生物資源庫將收集、鑒定和保藏我國沿海經濟生物相關的有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環境微生物以及菌種鑒定、保藏技術研發與應用;活體資源庫主要為重要漁業生物原良種核心群的活體備份,以及為漁業生物優良性狀的解析和育種提供活體材料;群體資源庫收集和保藏捕撈、養殖珍稀瀕危生物以及魚卵仔、稚魚、經濟藻類等資源,以及開展長期保藏技術研發。根據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發展目標,未來10年內種質資源保藏量將達到34萬份。
“2021年,我國啟動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結束后,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將匯交種質資源庫保藏。” 黃海所水產生物技術與基因組研究室副主任邵長偉介紹,青島將利用好各種海洋種質資源,以種質資源庫為依托,打造國際一流的國家水產種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中心、海洋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及種質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支撐水產種業振興行動和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服務海洋強國戰略。
打造水產種業北繁基地
目前,眾多沿海城市特別是南方城市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種業。比如,廣東正在南沙打造水產種業基地,海南大力建設水產種業“南繁硅谷”,浙江建設了水產種業研究院及相關重大項目。
青島擁有黃海所等近30個國內一流海洋科研機構,占全國1/3以上;擁有涉海兩院院士20余位,占全國總數的近70%;獲國家海洋創新成果獎數量占全國總數的50%;引領了我國五次海水養殖浪潮,先后培育出“參優1號”刺參、“黃海系列”中國對蝦、“海大系列”牡蠣、“黃選一號”三疣梭子蟹等水產新品種50多個,占全國海洋類水產新品種半數以上。青島海洋科技實力雄厚,也珍惜在海洋種業方面的優勢,因此,在全國水產種業振興工作推進會上,青島交流學習全國水產種業振興的方向路徑、目標任務等,提出在全國水產種業發展中發揮排頭兵作用。
有目標,也有舉措。據悉,青島將在水產種業發展上持續發力,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探索組建藍色種業研究院,成立相關投資發展公司,設立投資基金,匯聚全國頂尖海洋漁業科研力量,以水產良種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為導向,進一步推進優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和產業鏈條延伸,解決我國藍色種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打造世界一流的藍色種業中心。
這只是青島海洋水產種業振興計劃中的一個舉措。據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介紹,青島將加強種業發展布局規劃,圍繞打造“國際種都”總目標,將即墨區田橫鎮作為水產種業重點發展區域,依托青島市水產種苗研發中試基地,打造現代化種質培育基地,建設海洋水產種苗產業集聚研發重點區。力爭“十四五”期間,在刺參、鲆鰨魚、牡蠣等關鍵品種領域轉化7-9項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藍色種業科技成果,吸引15-20家國內外種業科技企業入駐青島,培育上市企業3-5家,帶動形成100億元以上產值。青島還將借鑒海南“水產種業南繁基地”發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水產種業園區,以此承擔藍色種業研究院研產合作功能,以冷水性養殖大宗和名特優品種為主,打造輻射北方地區的“水產種業北繁基地”。
“發展海洋水產種業,青島也將進一步加強土地和資金支持。”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海洋漁業處副處長王亞楠介紹,青島將出臺水產種業扶持政策,以“打造水產種業北繁基地,加快推進漁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指導,不斷加大對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科技創新攻關、企業培育壯大等關鍵環節的扶持力度,并強化政策、資金、發展空間、金融等方面保障,進一步提升我市海洋漁業科技優勢,并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引領全國水產種業振興發展。
水產品是保障菜籃子工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養殖遠遠大于捕撈的大背景下,育種業則成為保障水產品產出的重中之重。具有發展優勢的青島,正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將海洋種業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