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外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外漁業動態 - 正文

      南極長須鯨重回舊地覓食

      日期:2022-07-14 08:22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科技日報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科學報告》近日發表了一篇海洋生物學論文,報告了在1976年限制捕獵以后,首次記錄到南極長須鯨在許多古代攝食地覓食,包括首次視頻記錄到大群長須鯨在南極象島附近覓食。科學家認為,長須鯨種群的恢復,或可修復海洋生態系統的營養循環,支持其他海洋生物的恢復。

      南極長須鯨是長須鯨(體型僅次于藍鯨的第二大鯨魚物種)的一個亞種,生活在南半球。19世紀,它們遭到過度捕獵,尤其是在南極的特定攝食場周圍。到1976年長須鯨捕獵被禁止時,估計已有超過70萬頭長須鯨被殺死,在傳統攝食區域周圍已難覓其蹤。

      德國漢堡大學科學家團隊使用直升機調查和視頻記錄,在2018年4月和2019年3月的兩次考察中,收集了長須鯨在南極的豐度數據。他們根據沿3251公里的搜索路線看到的所有個體和群體來估計長須鯨的數量。他們記錄到了100個長須鯨群體,群體數量在1—4頭之間,以及8個異常龐大的群體,多達150頭鯨似乎正在積極進食。而此前觀察到攝食的長須鯨最多包含13頭。

      團隊建模了南極地區的長須鯨種群密度,預測整個調查區域約有一個包括7909頭長須鯨的種群,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09頭——高于其他地區的長須鯨種群,如南加利福尼亞(每平方公里0.03頭)。他們報告象島附近是一個明顯的長須鯨熱點,預計有3618頭,每平方公里0.21頭。

      研究人員認為,長須鯨種群的恢復,可以通過它們進食和排泄(稱為“鯨泵”)的營養循環,豐富南極海洋生態系統,并反過來支持浮游植物生長增加和更大的磷蝦種群。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