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塔斯馬尼亞東南部水域發現了極其罕見的紅色長手魚種群。此前科學家認為,這種魚全球只剩下20條~40條,瀕臨滅絕。
長手魚即長了“手”的魚,所謂的“手”是它們的腹鰭,它們在有需要時可以游泳,但多數是用腹鰭在海底“行走”覓食。目前已知的長手魚有14種,其中紅色長手魚體型小,長度不超過10厘米。由于很少游動,它們一生的活動范圍只相當于兩個網球場,其產卵量極低。
2018年1月24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和南極科學研究學院發表公報稱,此前只在塔斯馬尼亞東南部的弗雷德里克·亨利灣發現過紅色長手魚,最近又有人報告說在附近一個地方看到了紅色長手魚。研究人員在相關區域進行了搜查,在水藻叢中發現了8條紅色長手魚。新發現的地點距弗雷德里克·亨利灣只有幾公里。科學家估計,這個新發現種群數量在20條~40條。
研究人員里克·斯圖爾特·史密斯說,上次發現紅色長手魚是在20年前,因此這是相關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表明紅色長手魚的生存并非嚴格依賴某些特定地理條件。據了解,有關方面正在討論保護紅色長手魚的棲息地,研究人員也在對捕獲這種野生小魚并進行人工繁殖方案開展可行性研究,以幫助它們避免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