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外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外漁業動態 - 正文

      中國的加工國地位正在發生變化

      日期:2016-03-03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據Intrafish 2月23日報道:2015年用于加工再出口的挪威鱈魚對中國的出口量22000噸,同比減少超過50%。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工國,其世界角色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由于勞動力成本加大,中國經濟與美元匯率直接掛鉤,美元堅挺直接令加工商在中國的加工成本無形加大,加工商不得不尋求更為便宜的地區,一些生產商轉移至諸如東歐波羅的海地區和波蘭,盡管如此,中國仍是真鱈、綠青鱈和鯖魚的主要加工地。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在競爭國中不再具有鮮明優勢,但會與其他競爭國保持平行的競爭關系。挪威Norway Seafoods公司生產的冷凍原料產品從2014年的零噸增加至2015年700噸,其工廠設在挪威的斯塔姆松和梅爾比,公司CEO Thomas Farstad認為,匯率有利于挪威海產品出口貿易,也因此公司將加工廠設在本國內。

      挪威海產品協會認為,現在給中國的海產品加工業下結論太早,盡管去年冷凍鱈魚對中國的出口下滑近50%,但就此認為中國正在失去其重要的加工地位為時尚早,現實情況要更加復雜。

      數據表示,綠青鱈對中國的出口正在增加,這種海產品價格要比真鱈和黑線鱈低廉。而部分生產商將與中國的貿易轉向荷蘭,2015年荷蘭的加工量大的10500噸,2014年的數字為5500噸。由于真鱈漁獲量減少,價格走高,不少挪威生產商選擇靠本國更近的地區進行加工。

      ???

      來源: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