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5月9日訊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向陽紅01”科考船完成“2022年西印度洋海洋底質和底棲生物調查航次”,于近日靠泊三亞南山碼頭。本航次在調查中取得最長巖芯樣品19.3米,創專項柱狀巖芯取樣最長紀錄,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印度洋所取得的最長巖芯。
本航次是“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二期)”專項重點任務之一,通過在阿拉伯海區開展海洋底質與海洋生物調查,揭示沉積物與懸浮體的物質組成和分布規律,了解底棲生物和沉積物微生物的多樣性特征和分布格局,揭示末次冰期以來區域構造活動和古氣候演化歷史。
本航次順利完成了沉積物取樣、底棲生物調查、CTD調查、沉積物捕獲器回收、深海三腳架回收、OBS回收和布放、多波束和淺地層測量等多項內容,特別是在本航次中形成了重力活塞沉積物長巖芯業務化取樣能力,取得最長巖芯樣品19.3米,創造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