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俞志明:把論文寫在蔚藍大海上

      日期:2021-11-15 08:37    作者:    來源:大眾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我們近期的工作重點是拓展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應用范圍,改善山東沿海地區養殖水環境問題。”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俞志明告訴記者,他們去年在東營建立的養殖水域示范應用基地,目前養殖產量與品質均有大幅提升。

      “俞教授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在對蝦養殖季每個月要來好幾次。”東營市三角洲養殖繁育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泮介紹,養殖池塘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容易滋生有害藻華和病原微生物,通過改性粘土技術降低蟲害率,不僅實現了畝產不足200斤到近400斤的倍增,還大大減少了廢水排放。

      20世紀70年代,日本提出了使用天然粘土治理赤潮的方法,但該方法一直存在效率低、用量大、淤積重等問題。俞志明二十年如一日,帶領團隊潛心研究改性粘土技術,使絮凝效率由天然粘土的20%提高到90%以上;用量由國際上同類方法的每平方公里100噸-400噸降低到每平方公里4噸-10噸,赤潮治理效率大大提升。因為突破了海洋生態環境領域中的國際難題,研發出綠色、高效的赤潮治理技術,俞志明被譽為“國際赤潮治理領域的引領者”。

      目前,該技術不僅在我國近海四大海域大規模應用實踐,還被智利、美國、秘魯等國家引進。這一技術榮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入選2020年“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單,2021年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近年來,我們和眾多企業展開合作,意在帶動一個全新的涉海環保產業體系,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俞志明介紹,團隊根據不同應用場景設計生產大、中、小不同型號的機械,以自動化、半自動化延長技術之“手”,有效解決人工噴灑治理赤潮效率低下的問題。俞志明團隊與青島安華新元風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赤潮治理的綠色環保新材料及其專用設施設備,產出新產品,提升了公司效益。

      創新永無止境。“我們目前正在實驗室進行一項研究,將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與傳統的改性粘土復合,來提高治理效率。”俞志明說,傳統改性方法很難將沉到水底的有毒有害赤潮藻完全分解,而微生物改性能有效降解有機質,改善水質。“該項技術還在實驗階段,順利的話,預計明年就可以形成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應用。”

      科學技術的突破離不開一支能拼搏、能戰斗的人才團隊。“我們一直在有意識地為團隊注入新鮮血液,充實青年后備軍力量。”俞志明說,近年來,團隊內多人獲評青島市拔尖人才、青島市特貼專家、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等,由俞志明指導的“近海富營養化與有害赤潮防控導學團隊”獲評2021年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學團隊。

      “赤潮治理研究必須走進現場,用現場應用來檢驗成果。”踏浪而行,俞志明把論文寫在祖國遼闊的蔚藍大海上。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