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萬尾中華鱘放流“回家”

      日期:2021-04-12 09:05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科技日報訊 (吳桐)4月10日上午,在湖北宜昌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一萬尾“子二代”中華鱘被放歸長江。

      此次放流活動延續了“中、青、幼”相結合的科學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華鱘1萬尾,放流總體規格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創新高,為促進中華鱘自然種群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1988年,中華鱘被中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自1984年首次放流中華鱘以來,三峽集團至今已連續實施了64次中華鱘放流活動,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4萬尾,其中放流“子二代”中華鱘4萬余尾,為補充中華鱘種群資源、實現中華鱘可持續繁衍生息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放流的中華鱘當中,有來自2009年和2011年繁殖的“子二代”中華鱘各8尾,它們不僅佩戴了常規的“身份證”——聲吶標、PIT標和T型標,還首次成批量地打上了衛星標記,通過這種復合型標記的方法,實現放流中華鱘沿江洄游和海洋運動路徑監測。

      經過多年人工繁育與技術攻關,目前三峽集團掌握了完善的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建立了覆蓋親魚培育、催產繁殖、梯隊建設等全生命周期保護體系,為中華鱘種群的復壯奠定了基礎。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