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福建主要海灣二季度優良水質同比增加

      日期:2018-09-03 09:27    作者:    來源:中國海洋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8月31日,《福建省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通報(2018年第2期)》公布。通報顯示,今年二季度,福建主要海灣優良水質(第一、二類海水水質)面積同比有所增加,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同比減少,8個陸源入海排污口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排放現象。

      根據通報,5月,福建13個主要海灣優良水質(第一、二類海水水質)面積為1361平方公里,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47平方公里,羅源灣、興化灣和東山灣優良水質面積有所增加。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為1202平方公里,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40平方公里,羅源灣、福清灣和興化灣等基本未出現劣四類海水水質分布。海灣內主要超標要素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糞大腸菌群。閩江口和廈門灣局部海域的糞大腸菌群含量超出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

      主要陸源入海排污口及鄰近海域狀況方面,5月,福建省相關部門對19個主要陸源入海排污口開展監測。監測分析結果表明,11個陸源入海排污口達標排放,占監測排污口總數的57.9%,8個陸源入海排污口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排放現象,占監測排污口總數的42.1%。超標次數最多的污染物主要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等。

      4月~6月,福建省海域共發現赤潮5次,累計影響面積38平方公里,累計持續天數26天,主要分布于福州、寧德和泉州近岸海域,優勢種主要為米氏凱倫藻、中肋骨條藻、東海原甲藻和鏈狀裸甲藻,其中,米氏凱倫藻和鏈狀裸甲藻為有毒藻種。

      通報建議相關部門繼續推進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做好陸源污染物排海管控,提高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收集覆蓋率和處理率,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努力削減農業面源污染。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