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報訊(記者 吳瓊)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區劃定方案》,成為首個在渤海建立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的省份,此舉將有利于改善渤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健康。
該方案有效期限為2013年- 2020年。劃定范圍涉及海域總面積16313.90平方公里,為山東省管轄全部渤海海域;紅線區總面積6534.42平方公里,占該省管轄渤海海域總面積的40.05%,紅線區劃定范圍內,岸線總長度為931.41公里。
方案指出,紅線區的邊界是根據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位置和分區以及衛星遙感、地形圖、海圖、海岸線測量圖等圖件資料確定的。邊界的確定以保持生態完整性、維持自然屬性為原則,旨在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控制建設活動。
該方案將山東省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區劃定分為23個禁止開發區和50個限制開發區。
禁止開發區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區和預留區。限制開發區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的適度利用區和生態與資源恢復區、重要河口生態系統、重要濱海濕地、重要漁業海域、特殊保護海島、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遺跡、砂質岸線與鄰近海域、沙源保護海域及重要濱海旅游區等。
該方案明確了4個控制指標:一是渤海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40%;二是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占山東省管轄海域面積的比例不低于40%;三是到2020年海洋生態紅線區入海直口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到100%,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減少10%~15%;四是到2020年海洋生態紅線區內海水水質達標率不低于80%。
方案還確定了3項重點任務:一是有效推進紅線區生態保護與整治修復,包括加強紅線區內保護區管理和典型生態系統保護;實施生態整治修復工程;開展海岸帶綜合治理;嚴格紅線區用海管控,堅持集中集約用海等4個方面。二是嚴格監管紅線區污染排放,優化入海排污口布局,包括加強入海河流和排污口管理、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等3個方面。三是加強監測和執法能力建設。包括構建、完善監視監測網絡與評價體系,加強紅線區環境監督執法、加強赤潮等災害防治和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等3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