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水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問題,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黨和政府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已成為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來,漁業水域受污染時有發生,控制水產品源頭污染是做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第一道關口,也是保障水產品質量的首要環節。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畜牧水產局局長劉宗耀建議,首先要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的要求,控制好漁業養殖水域水源和土質等環境條件,漁場周圍3公里范圍內不準建污染企業,把好水源頭。其次,加強對養殖水域水質管理。引導養殖者合理投喂飼料,定期對養殖水進行更換,定期使用生石灰或生物菌劑等藥物調節和改良水質,有機肥料要經過消毒和發酵后使用。同時,加強水產投入品監管,科學合理使用漁藥、飼料、化肥等農業投入品,減少因水產投入品導致的漁業污染。
據海南省瓊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興志介紹,去年以來,瓊海市不斷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個別養殖戶和種苗場使用違禁藥品和其他違法行為進行強化教育與處罰,同時指導廣大養殖戶做好生產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切實抓好4個源頭的監管執法工作,即銷售漁藥漁用飼料店、三類水產養殖基地(無公害水產品認定基地、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備案養殖場)、水產品銷售市場和種苗場的檢查。
為了建立漁藥服務體系,實現漁藥主渠道供應,北京市平谷區按照連鎖經營的模式,建設漁藥配送中心(龍頭企業)1個,在水產養殖密集區域設立漁藥連鎖經營門店7個。平谷區農業局副局長趙金祥表示,通過監督和指導農資龍頭企業建立漁藥質量管理、采購、銷售及服務承諾、連鎖店管理、配送、售后服務等相關管理制度,平谷區實行了“六統一”的規范化管理,即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質量安全統一負責、統一指導價格、統一服務標準。形成了以配送中心為核心、上接漁藥生產廠家、下連水產養殖場戶的漁藥服務體系,實現了漁藥主渠道供應,有效地解決了“游醫游藥”行為,確保了漁藥投入品質量安全。并且,通過實施漁業標準化改造、漁業“菜籃子”工程等項目,對魚池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保障了水產養殖源頭的安全。一是試點運用水質智能化監控系統,實現水質檢測、自動供氧、全景監控、遠程控制與一體的水產養殖智能化、精準化、信息化管理。二是引進簡易循環水生產工藝,配備相應設備對養殖水環境進行“四級”過濾,形成高產節水生態養殖。通過基礎設施改造和先進設備裝備,實現設施標準化、生產智能化。
在如何建立長效機制,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治久安的問題上,江蘇省新沂市水產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王遠志介紹了本地區的經驗,新沂市下轄16個鎮,全部建立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與鎮及各鎮相關部門簽訂了《新沂市漁業安全生產及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狀》,將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市政府年度目標考核,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屬地責任得到落實。為了加強應對突發事件,市政府還制定了《新沂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設立新沂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投訴舉報電話,目前投訴受理率和查處率均達到100%,確保了突發事件的迅速、妥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