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做漁業經濟抵御金融危機的科技后盾———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

      日期:2010-05-21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當前,應對金融危機是全國上下經濟工作的重點,作為漁業科技主力軍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如何為漁業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有力保障現代漁業健康發展?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水科院張顯良院長,以期為各級管理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為相關科技工作者提供導向思路,為生產企業開拓視野。

      記者:目前政府工作的焦點是帶領大家盡快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就漁業企業自身來講轉變成長模式也許是抵御“危機”的途徑之一,水科院作為漁業科技領軍者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張顯良:在我國大農業中,水產業是最早市場化的一個產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程度較高,但是目前我國水產品出口主要以價格優勢占領市場,產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亟待增強。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國漁業帶來沖擊的同時,客觀上也起到了外部“倒逼”作用,為加速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提供了戰略機遇。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全面提升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現代化漁業,已成為當前我國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特別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推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加強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應用。水科院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水產研究機構,一直肩負著全國漁業重大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漁業基礎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等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院積極發揮水產科技“國家隊”和“領頭雁”作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支撐漁業產業發展。一是加強科技創新。牽頭聯合全國漁業科技協作網成員單位,圍繞六大漁業科技創新領域和八大技術支撐體系,加強科技攻關,取得了進一步的突破,同時擔綱現代水產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促進水產產業的升級;二是加快成果推廣。進一步為漁業生產一線特別是為西部及地震災區漁業提供技術服務,全院各單位廣泛開展科技入戶、科技下鄉和新型漁民培訓,助推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還面向全國深入開展了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加快漁業產業基地群的建設,促進了現代漁業經濟的發展;三是強化支撐服務。積極發揮我院學科委員會作用,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密切跟蹤行業熱點難點,在水產品質量安全、健康養殖、生態環境、節能減排等方面為漁業發展諫言獻策,支撐政府部門的科學管理工作。此外,我院還積極推進漁業發展戰略研究,創辦中國漁業經濟專家論壇,今年論壇的主題定為“現代漁業建設及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漁業影響”,目的在于探討、研究現代漁業建設的有關規律,為我國漁業應對金融危機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對策。

      記者:在全球經濟緊縮的背景下,當前漁業發展遇到的挑戰和機會是什么?以科技的視角如何解讀?

      張顯良:農業部發布的最新信息表明,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漁業特別是外向型漁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在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的有力帶動下,當前我國漁業經濟形勢總體穩定,國內生產和市場運行基本平穩,外向型的加工出口在遭遇大幅下滑后出現好轉。

      當前我國漁業正處于戰略轉型時期,漁業逐漸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雖然我國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了50%,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水產養殖的組織化程度偏低、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資源與環境對漁業發展的剛性約束日益突出,國內外市場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全球性氣候異常變化增多也給漁業生產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水產品出口貿易下降,對蝦、鰻魚等主要品種出口受阻,我國水產品進出口額雙雙下滑。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我國現代漁業的發展建設。

      從客觀角度來看,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于調整我國漁業產業結構具有推動作用,企業在危機中優勝劣汰,迫使水產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有利于提高漁業產業素質。水科院有責任也很樂意進一步深化科技合作、強化科企聯姻,從漁業經濟全局的戰略高度出發,按照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漁業的目標和要求,利用好中央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措施,扎實推進現代漁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化危為機,提高水產品技術含量和出口附加值,促進漁業產業實現結構性調整,進一步推進漁業現代化進程。

      記者:隨著競爭加劇,科研單位自身需要發展壯大,水科院目前存在的主要挑戰和應對措施有哪些?

      張顯良:水科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和漁業大發展的軌跡,全院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已發展成擁有13個獨立科研機構,5個共建科研機構,學科齊全、布局合理、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國家級研究院,成為我國水產科技工作的主力軍。全院科研條件不斷改善,科研人才不斷優化,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支撐行業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為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院發展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與一流科研院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體制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轉事和擬轉企單位生存和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科技自主創新和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中青年領銜科學家不足,各類科技人員分類評價體系亟需健全等問題;院所科研條件基礎還比較薄弱,發展保障能力尚需進一步提高;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與新時期發展需求還有差距;創新文化和社會公益類現代院所制度體系有待完善。這些問題制約著我院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亟需充分利用當前發展機遇,抓緊謀劃,盡早部署,及時解決。

      對此,水科院當前及今后工作重點是,要以全面貫徹落實我院中長期發展規劃為契機,按照“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促進和諧發展”的發展方針,抓住發展機遇,科學謀劃未來,以規劃謀發展,以發展促創新。2009年,在全面推進改革發展和抓好“規劃貫徹落實年”有關工作的基礎上,全院要重點做好七個方面工作:一是堅持產業導向,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全方位提高成果轉化應用能力;三是堅持人才強院,加強科技人才和干部隊伍建設;四是夯實條件基礎,著力增強發展保障能力;五是加強黨建工作和創新文化建設;六是扎實推進院所體制機制創新;七是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積極轉化學習活動成果。

      記者:作為領軍人,帶領水科院走到什么地方可以感到欣慰?有何遠景規劃?

      張顯良:今年1月,農業部2009年第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我院中長期發展規劃。會議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是我院30年來第一次系統研究制定的中長期規劃,是指導水科院未來發展的長期性、基礎性文件。會議要求,農業部各相關司局認真研究水科院提出的有關建議,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全力支持水科院的發展。

      《規劃》的審議通過,標志著我院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農業部在審議我院中長期發展規劃時指出,水科院作為中央級公益性科研單位,既肩負著引領水產科技發展的作用,也有整合帶領全國水產科研單位的作用。要求水科院將科研工作、全院發展和推動產業發展融為一體,互為支撐,緊扣國家需求,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引導和支撐產業發展。這既對我院提出了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業支撐的迫切任務,更為我院提供了加快自身發展、加強條件建設的良好機遇。

      2009年作為水科院的“規劃貫徹落實年”,院黨組要求院屬各單位要把院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貫徹落實作為2009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研究方案,認真落實措施,確保工作進度。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全院要按照“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促進和諧發展”的發展方針,根據現代漁業建設的客觀需求,按照穩定基礎與調整完善相結合、提升整體與突出特色相結合、區域布局與強化專業相結合原則,逐步調整、完善我院機構和功能戰略布局,形成整體實力強大、結構層次清晰、各機構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高水平國家級研究院。在總體布局上,強調水科院是一個全方位開展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機整體,各研究機構都是整體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研究機構綜合起來形成水科院科技創新的總體優勢。在功能上,在保持目前按區域基本布局的基礎上,針對原有布局進行優化、補充,強化各機構特色,完善、建設專業研究機構,鼓勵引導扶持各所做大做強,形成在優勢領域具有先進水平和較高學術影響力的科學中心。

      全院到2020年,形成“科學研究、技術支撐、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四大體系,基本實現“一流院所、三個基地”的發展目標,即把水科院建成全國漁業科技創新基地、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總體水平跨入國際一流水產科研機構行列,形成具有學術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世界水產養殖科學創新中心、國家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創新中心、國家漁業質量安全科學研究與監測中心和國家漁業裝備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到2020年,全院近半數研究所的創新成果、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和國際科學論文將被引用數進入農業科研機構前列,院科技成果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科技人才隊伍整體水平進入國內先進行列,全院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漁業發展科技創新和科技支撐的國家級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

      來源:中國漁業報?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