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5月22日,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大連、丹東、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綏中等沿海六市一縣同時開展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標志著全省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全面啟動。全省計劃放流中國對蝦40.65億尾,比去年34億尾增加了6.65億尾,增幅達20%。其中,渤海放流28.1億尾,比去年增加2.1億尾;黃海北部放流12.55億尾,比去年增加4.55億尾。
遼寧省瀕臨的黃海和渤海海域是我國多種魚蝦貝類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是全國重要的海珍品養殖區和傳統的捕撈作業漁場。近年來,由于受長期過度捕撈和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影響,致使許多海洋經濟種類衰退,物種的產卵、棲息場所外移甚至消失,遼寧省近海漁業資源逐漸枯萎,部分海域甚至出現生態荒漠化趨勢,嚴重制約著遼寧省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殖放流是通過人工方法直接向近海、灘涂等水域投放或移入水生生物的受精卵、幼體或成體,以增加水體生物資源量,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增殖放流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子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社會公益事業,深受廣大漁民的擁護和支持。
為了有效恢復漁業資源,特別是盡快修復遼東灣海域生態環境,今年遼寧省繼續加大海洋經濟物種增殖放流投入力度,放流數量和資金總量將再創歷史新高,計劃放流魚、蝦、蟹、貝、沙蠶等5大類12個品種海洋生物58.8億尾,比去年增加3億尾,增幅達5%;省、市、縣漁業主管部門籌措資金將達到9768萬元,比去年增加800多萬元,增幅達10%。
增殖放流苗種入海前,省海洋與漁業廳已組織沿海市縣對近岸危害資源的小型定置網具進行了清理取締,提早強化了增殖放流管護,為游動性品種的增殖放流創造了良好條件。苗種入海后,全省沿海實施伏季休漁制度,嚴格依法進行禁漁保護,嚴厲查處和打擊違法捕撈行為,加強漁業資源保護,保證增殖放流取得預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