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煙臺市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煙臺將建設中國北方遠洋漁業基地,屆時來自遠洋的海鮮產品將跳上市民餐桌。
近海資源不斷減少
目前,全市的水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423家,年加工總量116萬噸,實現產值117.8億元;1—9月份,水產品出口19.28萬噸,同比增長12.1%,出口額8.8億美元,同比增長22.2%,高出全省增幅6個百分點。
由于近海資源的不斷減少,一些加工海捕水產品的企業也逐漸面臨原材料緊張的情況,而像一些加工魷魚產品的企業常年來都需進口原料。“因為我國海域基本上不產魷魚,所以我們的原料都靠進口,但是今年國外魷魚產量減少,原料價格倍增,企業的利潤也減少很多。”開發區某魷魚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說。因此, 大力發展遠洋捕撈業,向遠洋捕撈要效益,已經成為調整優化漁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漁業的重要之舉。
21艘漁船遠洋作業
為更好地保護近海漁業資源,近年來煙臺也在不斷加快發展遠洋漁業。
記者從今年開始正式運行的煙臺海洋漁業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已有21艘遠洋捕撈船只在阿根廷、秘魯和智利外海漁場從事魷魚釣和大型底拖網作業。“在外從事遠洋捕撈船只的船長都是煙臺人。”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煙臺的遠洋捕撈技術是得到認可的,所以,在組建遠洋捕撈隊伍時,提出了“船長煙臺化、船員市場化”的口號。
“雖然今年的魷魚產量減少,但是捕撈成果超出意料。”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靠著捕撈隊伍熟練的技術,單船的日平均產量排在同漁場全國同類型魷釣船產量的前列。從目前反饋回的情況來看,從事魷魚釣的船只目前的魷魚總產量已超過1萬噸,總產值已經過億元。
遠洋捕撈前景可期
據了解,煙臺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所屬中國遠洋漁業龍頭企業———中國水產總公司絕對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已被確定為“中國北方遠洋漁業基地”建設載體。業內人士認為,借助這樣的平臺,煙臺打造中國北方遠洋漁業基地的進程將加快推進。
要面向國內市場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遠洋漁業基地”,因此此次在煙臺建設“遠洋漁業基地”,將成為中國水產總公司在我國北方建立的第一個“遠洋漁業基地”。
“我們借此機會大力發展主業遠洋漁業,并以此帶動陸地冷藏加工、修造船、遠洋漁業人才培訓等配套產業發展,發揮好 ‘中國北方遠洋漁業基地’的龍頭作用。”煙臺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