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我國漁業生物DNA條形碼信息采集與數據庫構建工作扎實推進

      日期:2014-09-28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江河湖海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第二疆土”。在水域資源中,漁業生物是現今和未來人類所依賴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資源之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當前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漁業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利用。我國漁業水域廣袤,擁有半封閉型的內陸海(渤海)和世界上最大的陸緣海(黃、東、南海),擁有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等7大流域,這些水域地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個氣候帶,漁業生物棲息環境多樣、種質資源豐富。我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豐富的漁業生物資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漁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發展“藍色經濟”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理解和認識漁業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動趨勢、合理開發漁業生物資源、保護漁業瀕危物種、控制及防治有害物種、監管水產品貿易等是發展現代漁業、保障優質食物蛋白供應的國家戰略需求。

      針對需求現狀,科技部及時啟動了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我國重要漁業生物DNA條形碼信息采集及其數據庫構建”重點項目,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主持,項目還組織了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轄屬的海區與流域研究所等國內長期從事漁業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的優勢科研、教學單位力量,實施大空間尺度的整合型研究,項目的整體設計體現了各協作單位的地域優勢和研究特色。2014年9月11-13日,項目組在青島召開了項目年度工作會議暨學術研討會,旨在總結項目實施一年來的進展、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下一階段工作計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綜合與基礎性工作處陳文君處長到會指導,他指出,“漁業生物DNA條形碼信息采集與數據庫構建”工作是“生物資源科學考察與調查”方面的重要內容,該項目的立項體現了國家更加重視漁業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符合國家戰略需求。

      項目實施一年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并取得多項可喜成果。項目瞄準漁業基礎性科研工作需求,建立了具有漁業生物特色的DNA條形碼技術及規范,采集并保存了漁業生物標本11067份,獲得漁業生物DNA條形碼2447條,建立了初具規模的漁業生物憑證標本庫和DNA條形碼數據庫,促進了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

      開展我國重要漁業生物DNA條形碼基礎性工作,夯實和發展漁業生物物種鑒定新技術,增強認識和保護漁業生物多樣性的能力,拓展DNA條形碼技術在漁業新資源開發、種質資源評價、水產育種、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有害入侵種控制等方面的應用,能為支撐我國漁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引領我國漁業經濟發展和水產科學的創新提供基礎平臺,將對我國水生生物種質資源保存與信息化起到戰略性意義。

      ???

      來源:水科院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