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是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政策的第一個春節,各地居民消費熱情十足,全國水產品市場貨源充足、價格喜人。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受節日效應影響,1月21日至1月27日,水產品價格快速上漲,且漲幅較大,監測的4種水產品價格均有所上漲。草魚、鯉魚、鰱魚和鯽魚的價格分別上漲8.5%、10.3%、4.9%和6.7%,分別為每500克7.34元、6.23元、4.70元和7.21元。另據監測,1月27日其他農產品價格和前一日相比開始下降,而水產品價格整體微幅上漲。
牛年春節,水產市場迎來開門紅。由于許多消費者將“年年有魚”作為新年開始的好兆頭,海鮮禮盒成為春節期間禮品的主力軍。北京市城北最大的海鮮市場立水橋海鮮農貿市場,從正月初一到初七,海鮮禮盒銷量比春節前一周增長了40%左右。從第一食品網獲悉,春節期間新疆烏魯木齊市北園春批發市場的斑節蝦、龍蝦、大閘蟹的價格分別維持在每千克240元、550元和100元。羅非魚、鯧魚也遇到每千克28元~30元的好行情。山東省威海市水產品批發市場購銷兩旺,1月,威海水產品批發市場貨源充足,內銷和外運數量都明顯增加,鮮魚等部分水產品品種價格明顯上漲。1月市場交易量在7700噸左右,交易額7500萬元。在威海海鮮逐漸成為居民的家常菜,海鮮等水產品正大幅度替代肉類成為人們飲食消費的主力軍。據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統計,牛年春節期間,上海市銅川、東方國際、滬西、恒大、永康等八個主要水產品批發市場水產品交易總量1.8萬噸,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2.6%。據統計,上海市春節銷售各類水產組合禮包23.3萬包份,同比增加19.3%,再創歷史新高。春并沒有使水產品價格大起大落,而是基本保持平穩。節前上升4%~5%,節后很快恢復到節前水平,即使個別品種,如東星斑,從大年初三開始,隨著補貨抵達,價格由每500克400元左右回到每500克240元左右的節前水平。
上面的一組組數字,讓人很是欣慰,牛年春節,水產市場的確很“牛”。然而,水產市場不能只滿足于春節期間的紅火,更要下功夫打開13億人口這個龐大的水產品消費市場。為此,不僅要在產品質量和品牌上下功夫,生產出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還應及時調整生產結構、抓好國內市場開拓、改變經營策略,確保市場占有率穩中有升。盡管目前很多水產品品種利潤微乎其微,但企業仍要樹立“穩住現有市場,就能獲得未來的利潤”理念。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的結構變化,引導企業調整出口品種,保證適銷對路,避免同質競爭。有關部門也應及時收集發布市場價格信息,為漁民、企業提供產銷服務,積極落實水產品綠色通道政策,減少流通環節的阻礙。
近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為漁業經濟發展起到了扶持作用。受中央“一號文件”重大利好的影響,2月2日,滬深兩市漁業板塊表現強勁,其中,洞庭水殖、中水漁業等水產個股封上漲停。有關人士認為,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發展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這將給通威股份、洞庭水殖等相關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中國水產品養殖、加工企業需借著牛年春節的“紅運”,更上一層臺階,讓牛年的水產市場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