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洱海魚類資源明顯恢復

      日期:2010-04-19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沙村漁港,500多艘漁船在封湖休漁期歸港集中管理。實施封湖休漁,洱海魚類和其他水生動植物的自然繁殖得到較好保護,有利于洱海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

      3月17日17時,洱海封湖休漁的第26天,筆者來到大理市喜洲鎮沙村漁港,湖面上碧波蕩漾,湖岸上500多艘倒扣著的漁船整齊地放置在一起。夕陽下的沙村漁港寧靜而美麗。

      “目前洱海上的3000多艘漁船都已按規定入港集中管理。”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漁政執法監督管理站(北片組)工作人員楊德中向筆者介紹說,今年2月20日至8月1日,洱海實施全湖封禁,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撈作業,所有的漁船都要入港集中管理。

      楊德中1982年參加工作,經歷了從大理州洱海管理處(1982年~1985年)到大理州洱海管理局(1985年~2004年),再到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2004至今)的三次單位變革,一直沒離開過漁政執法崗位,是位名副其實的“老漁政”,28年來洱海封湖休漁的點點滴滴,深深印刻在他腦海中———

      1983年6月1日至7月1日,大理州洱海管理處對洱海實施封湖休漁,封禁范圍包括南、北兩片湖區:南片區為海東觀音閣至地震臺一線洱海東海岸水域;北片區為江尾大營馬場灣至沙坪灣一帶水域。

      1984年至2004年,大理州洱海管理處及后來的洱海管理局每年均采取“封兩頭、開中間”的方式對洱海實施封湖休漁,封禁時間均為每年3月15日至7月1日,南封大理龍龕抽水站至海東觀音閣一線以南水域,北封喜洲海舌至雙廊鳳凰頭一線以北水域。同時,從2000年起,雙廊紅山廟至鰲山一帶面積為2.144平方公里的水域被列為全年封禁水域,以保護洱海珍稀魚類及水生動植物的多樣性。2003年,洱海管理部門在大理經濟開發區夏家村、下關鎮崇邑村、大理鎮才村、銀橋鎮磻溪村、灣橋鎮古生村、喜洲鎮沙村、上關鎮東沙坪村、雙廊鎮雙廊村、挖色鎮鹿峨山、海東鎮向陽灣修建了10個漁港,開始在封湖期間對漁船實行歸港集中管理。此后,漁港的數量增加到了14個。

      2004年起,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對洱海實施全湖休漁。其中,2004年至2007年封禁時間為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2008年至今,從每年春節過后一星期開始封湖,封禁時間為半年。2009年起,西洱河興盛大橋至天生橋河段被劃為娛樂垂釣區,只許岸釣,禁止一切船只和網具作業。

      此外,在實施封湖休漁的同時,州、市政府每年還向洱海投放大量魚苗。其中,2004年以前每年投放價值數十萬元的魚苗;2004年至2009年,每年投放價值200萬元的魚苗;2009年起,每年投放價值400萬元的魚苗。

      “封湖休漁是保護洱海,實現洱海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封湖休漁實施二十幾年,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楊德中告訴筆者,實施封湖休漁的頭幾年,漁民們對此不是很理解,認為“靠海吃海”天經地義,洱海管理部門憑什么限制他們捕魚,因此封湖休漁期偷捕行為經常發生。封湖休漁實施幾年之后,洱海魚類和其他水生動植物的自然繁殖得到較好的保護,由此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顯現。上世紀90年代,洱海水產品年平均產量為5766.2噸,而本世紀前八年,洱海水產品年平均產量已增加到了6608.8噸。水產品產量的增長,給漁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漁民對封湖休漁是越來越支持、越來越配合,封湖休漁期偷捕行為大大減少。

      來源:中國漁業報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