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家投入不足以及漁農能力有限,一些從事漁業生產的漁農的養殖場設施、溝渠、涵閘、池塘的基礎設施等已嚴重受損。” 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祖亮代表建議,作為農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水產養殖應與種植、畜牧業享受同等待遇,把水產設施改造納入農田、水利建設范疇,給予具體政策和財政支持。
羅祖亮說,2008年,我國水產品總量為5600萬噸,已連續13年名列世界首位,水產品出口總量達320萬噸,貿易金額達100億美元,水產品進出口實現貿易順差60多億美元。國內自產水產品出口額占水產品出口總額的65%,位居我國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但作為農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水產養殖業,沒有享受到與種植、畜牧業同等的待遇。
羅祖亮說,近20年來,水產業主要依靠自身的投入,由于國家投入不足以及漁農能力有限,從事漁業生產的漁農的養殖場設施、溝渠、涵閘、池塘的基礎設施等嚴重受損,據不完全統計,僅湖南的400萬畝養殖池,有70%的池塘池深不超過1.5米,蓄水深度不夠,養殖產量低,加之水系不暢通,常發生泛塘死魚事件。這種池塘畝產僅在500斤左右,按此計算:每畝產值僅為2000元,但魚種費用280元,餌肥成本1260元,魚藥50元,電費100元,網具等損耗100元,每畝的收收益僅為210元。因此,根本沒有資金對池塘進行維修,更談不上水利設施改造了。
羅祖亮建議,國家應把水產設施改造納入農田、水利建設范疇,并給予具體政策和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