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rdekm"><bdo id="rdekm"><dfn id="rdekm"></dfn></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rdekm"></progress>
    <menuitem id="rdekm"><strong id="rdekm"><delect id="rdekm"></delect></strong></menuitem>

    1. <samp id="rdekm"></samp>

      <samp id="rdekm"><sup id="rdekm"><ruby id="rdekm"></ruby></sup></samp><tbody id="rdekm"><bdo id="rdekm"></bdo></tbody>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提升海水養殖技術水平共建'海上絲綢之路'

      日期:2014-03-10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據中大新聞網消息,1月13日,科技部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對中山大學等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項目進行了論證。

      會上,專家組在聽取了項目報告,經過質詢和認真討論后,一致認為該項目是東盟海水養殖國際合作的窗口與平臺,對提升東盟國家海水養殖技術和促進產業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為中國——東盟多層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格局的建立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黎孟楓副校長代表中山大學對國家外交部、財政部、科技部及農業部等相關部門給予該項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同時指出,該項目與中山大學正在實施的國際發展戰略及區域發展戰略相一致。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學校2011協同創新、國際合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學校將加強人、財、物等方面的機制和政策,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完成。

      “中國——東盟海上基金項目”致力于推動與東盟國的海洋科研與環保、互聯互通、航行安全與搜救、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合作。2013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將“中國——東盟海上基金項目”比喻為“海上絲綢之路”,并表示漁業合作惠及民生,有利穩定,應當先行,并在會議上宣布了第一批落實的17個項目。

      中山大學牽頭聯合申報的“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項目屬第一批落實的17個項目之一。該項目由中山大學牽頭,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相關企業等單位。針對東盟國家海水養殖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結合我國已有基礎和優勢,通過中國——東盟海水養殖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建設,重點開展聯合研究與技術轉移、技術培訓、基地建設與企業對接,舉辦產業發展論壇,建設與共享種質資源庫等工作,以對蝦、魚類、藻類等為主要對象,從苗種繁育、養殖生產、病害防控及設施應用等環節,解決其研究能力不足、技術基礎薄弱等瓶頸問題,通過技術推廣和示范,提升東盟國家海水養殖技術的整體水平。此項目對發展良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

      來源:中國漁業報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